3)第060章:策展人苏亦_我在北大学考古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,而且,河宕遗址太小了。”

  一句太小了。

  就把副馆长黄玉治以及古运权等人目光中点燃的希望给浇灭了。

  要是能在河宕遗址建立一座遗址博物馆,那么省博的话语权就大了。

  广东就走在了全国前列。

  然而,跟半坡遗址相比较,河宕遗址太小了。小到发掘面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。

  然而,王老接着说,“河宕遗址虽小,却五脏俱全,它的学术意义就靠梁教授以及你们在场的诸位去发掘了。”

  王老环绕四周,最终把目光放在苏亦的身上,“所以,你这个娃娃的身上肩负的责任就更加重大了。”

  说完,示意苏亦继续。

  简单跟众人科普一下考古发现类展览之后,苏亦继续深入。

  跟学术有关的观点,只要没写论文,没得到学界的普遍认同,都是一家之说。

  就看谁关注的比较早罢了。

  如果考古发现类展览这块空地被苏亦率先抢占。

  后来者,基本上都绕不开它。

  然而,苏亦未来的专业方向肯定不是策展。

  前世,他也不是专业的策展人。

  他只是看的展览足够多。

  也去过博物馆实习。

  略懂一些皮毛。

  但这些皮毛,对于七八十年代的中国来说足够了。

  因为,这个阶段。

  策展,就是在起步阶段。

  没有专业的策展公司,策展团队都是博物馆自备。

  木工电工漆工砖瓦工什么的,都需要自己人来。

  做成展柜展台的木头架子是他们锯断然后按照榫卯结构来制作,跟后世动不动就用手工电钻来钉钉子的安装方式完全就是天差地别。

  除此之外,文字说明,图片绘画,都是需要手工DIY,照片根本就无用武之地,拍摄出来的照片,想要清洗出来,就是一个巨大的成本,更不要说放大到足够大的尺寸。

  这种情况下,只能靠手绘,工作量有多大可想而知。

  在古运权没带省博的人过来支援的时候,祖庙工作站策展工作,基本上就是苏亦跟曹子钧来完成的。

  这也是为什么,杨式挺此前跟王局长等人介绍的时候,会把苏亦说成主要策展人的原因之一。

  “因为是考古发现类展览,所以展览更多是出土文物为主,而在文物的展览上,则采用了组合式陈列,而,在整个展览的表达方式上,我借鉴了文学上的叙事方式,所以,我也把整个展览称为叙事型展览,用讲故事的方式,给大家呈现河宕遗址的发掘成果,探索史前文化,尽量得让文物活起来。”

  这也不是多深奥的策展理念。

  然而,对于在场的众人来说,并非如此。

  因为这些理念太超前了。

  超前得让人一时之间无法接受。

  所以,他一说完,就有人忍不住打断他的话,是古运权,“组合式文物陈列?苏亦同学,你是不认同国内现阶段的文物陈列方式吗?比如,

  请收藏:https://m.tk2.org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